五年计划,是中国
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
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
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国际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WTO所推行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有利于我国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全球性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逐步接轨,中国经济越来越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例如如何控制扩大开放所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对金融安全的关注,怎样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进一步转变其职能使其与世界接轨都成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在国内,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主导作用,由此而带来的公平与效率的取舍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行业间收入差距,尤其是竞争性行业与垄断性行业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等问题都成为必须应对的挑战。经济效益较低,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都成为进一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阻碍。如何把握住改革开放带来的契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新挑战。
2000年10月,中共
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计划”是中国新千年第一次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经济计划。
“十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从实施情况来看,“十五”计划完成总体良好,提出的目标大部分实现,约2/3的计划指标顺利完成,完成百分数均值为108%。“十五”期间,我国
经济总量、
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对外开放均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本世纪前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了一个好局。“十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以上,2005年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这一时期中国全面免除了农业税。